《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中班幼儿对于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动手玩一玩、试一试。在幼儿进行了集体活动“认识轻重”后,4月8日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小青蛙天平秤材料(青蛙称重天平1个、15只青蛙以及数字1—6),孩子们与小青蛙开启了一段有趣的“翘来翘去”的故事。
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动手动脑探索材料,并且乐在其中。在游戏中我们发现:1.材料投入初期,幼儿的游戏是尝试逐个摆放青蛙直到平衡,然后通过数数发现数与量的匹配关系。2.幼儿通过听声音、掂轻重的方式,感知发现玩具数字5和2的区别。根据连续观察,教师发现,幼儿在用到大于6的数量时,他们有初步增添数字、增添对应数量小青蛙的意识。游戏中,幼儿你一个我一个,多出的一个当观众,这种方式说明幼儿有了平分意识,有效地解决了材料争抢问题。
对于日常生活中幼儿争抢游戏材料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另一方面,要抓住教育契机,比如幼儿出现“轮流”“交换”等行为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分享等形式发现游戏得以顺利开展的方法,强化幼儿分享行为,树立分享意识。
好奇心是科学探索的原动力。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猜测、预估、验证,以青蛙或者身边物体作为标准,感知物体的轻重关系。他们在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的过程中,对于数量的对应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对于数的组合、分解同样受益颇丰。称重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幼儿探究的能力。
(撰写:张云 蔡雯 审核:史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