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陈鹤琴所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材的“活”意味着其教育价值可以不断拓展与深化,引领幼儿“走近生命”的饲养活动也应体现关注幼儿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深层内涵,从而使其深层的教育价值得以彰显。为此,郑陆中心幼儿园小5班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所带来的蚕宝宝,面向全班幼儿在2024年5月6日开展了以养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枝头的桑叶开始吐露新芽,初次与蚕宝宝见面,孩子们对它的印象为“怎么这么小?”“它会不会咬人?”“它们的身体可真软,”“放在手上好温暖呀!”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蚕宝宝的第一感觉。
为了让幼儿对蚕宝宝有一个初步了解,建立初步信任,小朋友们聆听了蚕宝宝的故事。幼儿明白了蚕是需要吃桑叶的,一开始蚕宝宝小小的,吃了很多很多桑叶之后会慢慢长大。所以每天都要给蚕宝宝换桑叶。蚕宝宝是不能喝水的,所以不需要给蚕宝宝喂水。长大之后的蚕宝宝会慢慢的织网结茧,过了一段时间,会变成蛾子飞出来,然后就会失去生命。
在这几天的时间,为了让蚕宝宝健康成长,小朋友们都自愿当起了饲养员,细心的照顾着蚕宝宝。蚕宝宝喜欢干净的房间、舒适的小床、充足的食物,为此,小朋友小心翼翼的把蚕宝宝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孩子们切身体验到、参与到养蚕的过程中,经历着快乐的科学探究历程。每天都有小朋友带来新鲜的桑叶,帮助蚕宝宝清理粪便和桑叶渣,经常的去看看他们,观察他们的变化。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孩子们发现了蚕宝宝吃桑叶的速度很快,胃口很大。接下来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养蚕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蚕的世界,孩子们收获到有关蚕宝宝的许多知识。
让孩子们在养蚕的过程中,获得了爱的体验。虽然喂桑叶、清理残渣只是一些小小的举动,孩子们每天细心地照顾这些弱小的生命,慢慢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理解了守护的价值逐渐地变成了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小家长”。
(撰写:唐春婷 审核:史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