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里,孩子们经常忘记整理材料而导致区蜮变得凌乱不堪,随意放置的区域材料、随处乱丢的积木总是给班级环境添乱。“如何合理地收纳、整理,让教室环境更整洁、拿取材料更便利?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知探究过程和方法。孩子们在学习整理的过程中,老师为孩子们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孩子们尝试多种整理方法和路径。
5月23日,我们开展了STEM活动,本次项目化活动中,孩子们就像不拘一格的小小创造者,创造出多彩的整理方式。他们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计划实实施践操作、大胆改进的过程中,成长着,收获着,慢慢习得了整理收纳的本领,让制作变成一件快乐的、充满挑战的事情....
(一)幼儿方面
1.能力提升
(1)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及空间思维能力提升。在整理的过程中,物品的特征及如何收纳等都涉及到了数学的概念,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总结,能够初步利用数学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了。随着孩子们不断的对小框中的物品进行整理,他们空间思维能力也在整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得到了提升。
(2)动手操作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本次项目活动中,整理过程都是幼儿全程参与的,在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不断的探索、操作与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能力也不断的拔升。同时还认识到了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整理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在积极整理的情绪带动下,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学习品质
(1)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活动的行进过程中,孩子们从自身实际问题和需求出发(我的柜子太乱了,需要整理),带着解决问题的决心在不断尝试、发现、调整的过程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内驱力转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完美的释放。同时整理活动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活动,孩子们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坚持与专注性也在逐步形成。
(2)形成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孩子在个别化活动后主动的整理材料并且有意识的查看标记是否与柜子的层数相对应;户外游戏后材料的收拾,幼儿能将材料按类摆放整齐;在午睡前能主动的将自己的鞋子整齐的摆放在床边上等。本次活动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孩子们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那些“丢三落四”“找东找西”的场景不见了,换来的是孩子们有条不紊,成为生活小主人的淡定和从容。
(撰写:刘丽惠 审核:史淑雅)